千人會訪談錄 | 趙東旺:發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優勢!
發布時間: 2021-06-11 17:33:44瀏覽次數:2647
編者語
1000個文旅人心中,對文旅有1000種理解,每個人的經歷、感悟都不盡相同。
然而文旅人又都有著一個樸素的共識,那就是文旅上承家國情懷,下接人間煙火,雖然做的是立在當代的事情,卻會長長久久地影響著子孫后代的生活與家園。
所以,做文旅是一份責任與情懷。
“文旅千人會”就是聚集了這樣一群有責任、有情懷的文旅人,他們扎根文旅,深耕不輟,貢獻著自己的智慧與力量,也享受著創造美好事業帶來的幸福感與價值感。
希望通過這個系列訪談記錄,走進他們在文旅行業的成長歷程,探究每一個實踐、落地背后的心路軌跡,體會他們對于文旅的理解與感悟。
以此與更多文旅人產生交流與互動,啟發思維與靈感,希望幫助大家在文旅各種業態深度融合與發展中找到更多破局之路。
01
“文旅行業是一個累并快樂著的行業”
? 您是什么時候進入文旅行業的,都經歷過哪些項目與工作內容?
趙東旺:我是從2012年有幸參與了某省文旅廳的一個手機App的規劃和建設,到2017年又參與了產業監測和應急指揮平臺的建設;2018年有幸參與了某省文旅集團智慧旅游云平臺的建設,2019年至今參與過5個縣域智慧旅游平臺的建設及運營,服務景區50多家。
從一個行業銷售代表做到省辦事處主任,到2018年選擇了自主創業至今,完成了深度融入文旅行業的自我轉型之路。
? 進入文旅行業后,與從外面看感覺有什么差別嗎?如何應對這些差別呢?
趙東旺:在沒有做旅游之前感覺是個蠻有趣的行業,可以到處轉轉;真正踏入這個行業,才發現行業涉及面之廣、涉及行業之多是我沒有想到的。
文旅行業是一個累并快樂著的行業,因為用戶的要求越來越高,要求行業自身發展速度就要更快。
而作為一個智慧旅游從業者,要把最新的技術與功能帶給客戶,同時從產品和商業模式上有所創新,真正把建設成本降低,建設周期縮短。
所以現在即要從產品本身上下功夫,也要從業務模式上不斷創新,才能更好的服務這個行業,我們做的平臺也才有更大的價值。
一個真正服務于文旅行業的公司,應該徹底的了解這個行業,才能打造與眾不同的產品,真正服務于這個行業,賦能客戶。
02
“文旅行業技術只是一個工具”
? 現在具體在做的產品、服務包含哪些內容,下一步發展有什么思考?
趙東旺:我的公司總部位于河南省鄭州市高新區,是一家專注數字文旅行業的整體解決方案服務商,從全域旅游平臺和數字景區建設,到現在的全域旅游平臺和景區的托管運營服務,同時也在聯合業內知名企業做規劃設計和二消產品的運營。
目前除了做好市場拓展對接,最重要的在進行公司多元化運營布局,期望擺脫項目化的公司運營發展瓶頸,最終科技板塊實現SaaS化服務,為客戶提供更多樣化、更專業化的平臺級服務,利用大數據、區塊鏈、物聯網等技術實現行業服務模式的創新;同時開展全域旅游平臺和景區托管運營的服務體系建設及規劃,以技術和資源為依托,真正從建設到運營為客戶提供一站式的服務。
? 如何從技術提供者的角度理解技術發展對文旅行業的價值?
趙東旺:我認為文旅行業技術只是一個工具或者叫手段,有很多客戶對技術的崇拜和依賴有點過度,感覺建設完成一個系統,就能解決很多運營問題。在這我想說的是,再好和先進的技術都需要配合運營管理、服務于運營管理。
通過基礎信息化和平臺的建設,賦能管理、沉淀數據、分析數據、為運營管理實現數據化,從而實現數據化到數字化的企業運營轉型。
03
“這是一個運營為王的時代”
? 能否結合現在做的技術支持的經歷、經驗,談談你對行業應用技術現狀的一些思考與建議?
趙東旺:分享一下我個人總結的目前全域旅游平臺存在的痛點,以及我的建議吧。
v 平臺定位不清晰、整體規劃過于草率
? 你有我也有,建完之后不能市場化運營;
? 運營模式不清晰,運營主體不清晰,政策性推廣,導致平臺沒有用戶,不能達到預期效果;
? 重建設、輕運營,建設團隊和運營團隊不能有效銜接;
? 不注重本地人才的培養,人才崗不匹配或人崗缺失嚴重。
v 運營模式太傳統,商業模式單一
這是一個運營為王的時代,平臺技術只是智慧旅游運營支撐的工具,商業和運營模式才是根本,單純依賴云平臺按項目和地方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,并非長久之計;雖然建設了省級市級平臺,而大部分數據是購買的,最基礎的旅游基礎數據都要靠政府政策去獲取,就失去了做大數據平臺價值。
我認為大數據平臺應該是輸出數據服務,為地市旅游局提供數據支撐,為景區管理提供技術支撐服務,開展市場化的運營。
v 資源整合政策依賴性太強,創新不夠
平臺資源整合和獲取,大部分靠政府政策去推進,用戶獲取也靠政策指導,導致景區和地方旅游局落地效果不好。
省級平臺作為政策和資源方(景區)的橋梁,應該是一個本地智慧旅游的服務商和運營商,努力實現賦能資源方運營,幫助他們獲取有價值數據、拿到核心資源、營銷出來核心產品,在服務和運營這塊發揮本地集團化優勢,不斷創新,打造核心文化招牌,達到共贏的目的。
v 缺少本地化專業的運營團隊和人才
數字文旅行業人才短缺,從系統平臺的運營維護,到專業的運營管理人才,同時對人才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比較高。這就要求文旅組織、單位在不斷完善內部管理的同時,制定切實可行的薪酬管理制度,發揮人才優勢,激發人才潛能,進而實現專業的運維團隊服務。
04
“未來是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”
? 我們正走在技術不斷發展的路上,面臨和遇到了各種各樣的問題和挑戰,那么您對未來中國文旅產業發展又是怎么看呢?
趙東旺:未來是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,我們從事的行業數據量之大、牽扯行業之廣,也是其他行業不具備的,這也是我們這個行業的優勢。
從單一的系統產品到今天的云產品,我們做產品的目的也一直在調整,合作模式也在調整,從現在的項目支撐到后期的產品運營,我們一直在探索的路上。
希望數字文旅產、學、研能夠深度融合,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,發揮新技術和新模式的優勢,未來可期!
希望通過千人會的平臺結識更多旅游行業有緣人,共同探討和學習。